紫砂泥料图片详解

on 生活 lives

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料,实际上是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

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料,实际上是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紫砂土是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种陶土,有着优良的可塑性, 成品由干表里均不挂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使用时不灸手。常揩试,表面自发光泽。紫砂泥料的分子排列与一般陶瓷泥料的颗粒结构不同,成鳞片状结构。

一、紫砂泥的成分

紫砂泥的开采与陶土的开采同时进行,紫砂泥位于甲泥(陶土的一种)的中间,在地底之下。泥料的成分有粘土,高岭土,云母,赤铁矿,石英等。

二、紫砂泥的特性

透气性优秀,吸水性好,导热慢。

三、紫砂泥的练制

紫砂泥不同于一般粘土,不能用水直接膨润,需经多套工序后才有理想的可塑性。

从紫砂矿石到可以做壶的泥料需要经过:风化-泥料粉碎-精选-配料-练制-陈腐等加工过程,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紫砂泥。人工炼泥是石磨碾碎过筛,加水后经人工翻复捶练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现在所用的机械炼泥是用粉碎机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古书上所记载的泥色有很多种,但是由于文献记载十分简练,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详细的配方,而后人只能做个大概。由于紫砂的物理结构与众不同,有一些泥料自身呼吸作用明显,所以自身也会有一些颜色的变化。这对后人判断泥料的配比和一系列的工艺手法造成困难。另外一种泥料的特点的形成并不光是泥料本身的原因,还包括窑温、烧制时间、燃料、制作手法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四、紫砂泥的分类

古人描述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朱泥)、紫泥(底槽青)、本山绿泥(团泥,呈米黄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

1、紫泥

紫泥,深藏于甲泥矿层中,由天然矿物组成,蕴藏在岩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因泥中含赤铁矿物,呈紫红色和和浅紫色砂质泥岩,外形为致密块状,泥中有微细的银点闪烁,肉眼即可看到含云母的微粒。

紫泥泥质细而均匀,结构合理,因具有可塑性好、抗折、粘接强度高、干燥变化小、易制作及焙烧温度值宽,收缩率小,成品率高,成品色泽深沉古雅。由于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养成变化甚大。

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槽、二槽青(中槽清)、底槽清等三类。

紫泥的可塑性强,泥胚韧性高,适宜塑造各类壶型。紫泥温良亲和的特性使得紫泥适合任何茶叶。

(1)原矿紫泥

原矿紫泥1.jpg
原矿紫泥4.jpg
原矿紫泥3.jpg
原矿紫泥2.jpg

(2)二槽青

中槽清1.jpg
中槽清4.jpg
中槽清3.jpg
中槽清2.jpg

(3)底槽清

底槽清1.jpg
底槽清2.jpg
底槽清3.jpg

2、红泥

红泥产于陶土嫩泥层的底部,质地坚硬,性刚烈,故有“未触风日之骨”之称谓,俗称朱泥,石黄泥及朱砂泥等。红泥类包括朱泥、红泥、石黄等等,这些泥料的内在结构不同,但烧成后多为“朱砂红”,所以统称为红泥类。红泥质密度大,质坚细腻。因其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50—1080℃,加之产量甚稀,虽能单独成陶,然常制小件器物,或作粉妆泥用。

(1)大红袍

大红袍1.jpg
大红袍2.jpg
大红袍3.jpg
大红袍4.jpg
大红袍5.jpg
大红袍6.jpg

(2)小煤窑朱泥

小煤窑朱泥3.jpg
小煤窑朱泥1.jpg
小煤窑朱泥2.jpg

(3)原矿朱泥

原矿朱泥1.jpg
原矿朱泥2.jpg
原矿朱泥3.jpg
原矿朱泥4.jpg
原矿朱泥5.jpg
原矿朱泥6.jpg
原矿朱泥7.jpg

(4)红皮龙

红皮龙1.jpg
红皮龙2.jpg
红皮龙3.jpg
红皮龙4.jpg
红皮龙5.jpg
红皮龙6.jpg
红皮龙7.jpg
红皮龙8.jpg

3、绿泥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后色泽转为米黄色或灰黄色。绿泥产于岩层紫泥沙层中的夹脂,故又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仅有数厘米厚,它又因为在紫砂上层与岩石板间,俗称“龙筋”。

绿泥的矿物组成为石英、水云母、高岭石及少量的铁氧化物,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只能制作小件产品和作为“粉饰土”,其中加入适量着色剂可变化成各种色调的装饰泥,涂于饰物表面,增强色泽效果。

绿泥胎质轻疏,透气性和吸水性都很好。绿泥因散热快、透气性好的优点适合泡铁观音、绿茶系列还有普洱生茶。如石瓢、仿古、睡莲壶等。

绿泥又分为:绿泥(墨绿泥,本山绿)以及白麻子泥、红麻子泥等。

(1)绿泥

绿泥1.jpg
绿泥4.jpg
绿泥3.jpg
绿泥2.jpg

4、共生泥/段泥

所谓团泥就是绿泥和紫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制成后便是段泥。团泥和段泥的发音相似,本无区别,实为一体。

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从而产生更多的紫砂泥色。其他一些泥料,如黑泥、青灰泥、天青泥、紫茄泥、大红袍、民国绿、文革泥(文革时采的泥料)等,都是经过加工和练制形成。

由于原料矿区和矿层分布的不同,配方不同,以及烧成的温度、气氛变化的不同,紫砂成品色泽更为丰富,可分别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色。有紫而不艳、红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淳朴大方,别具风格。

(1)清灰泥

清灰泥1.jpg
清灰泥2.jpg
清灰泥3.jpg

五、紫砂泥的收缩比例

一般泥料在5%-7%左右,朱泥的收缩比例在15%-20%之间。

如何判断紫砂泥料及成品的优劣

1、看泥料是否纯正;

2、了解泥料的陈腐时间;

3、分析泥料的烧结温度是否合适;

4、看泥料的颜色、质感是否配合砂壶的造型;

5.了解泥料的收缩比相对壶身成型的难度。

来源:容斋微信号


添加新评论